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向冶金、化工、电力、石化、核工业、纺织,商业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参考了有关标准和国外 标准,与同步编修并需配套使用的《工业管道设计规范》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进行了协调, 由建设部会同化工部审查定稿。新规范共分11章,除“术语”一章是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为新增加的以外,其余各章的标题基本与原规范相同,但各章的技术内容都敝了较大修改,现将主要的修改部分简述如下:1.第1章“总则”中主要修改了规范的适用范围。
无锡征图钢业有限公司
热轧精密钢管用连铸圆管坯板坯或初轧板坯作原料,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后进入粗轧机,粗轧料经切头、尾、再进入精轧机,实施计算机 控制轧制,终轧后即经过层流冷却和卷取机卷取、成为直发卷。直发卷的头、尾往往呈舌状及鱼尾状,厚度、 宽度精度较差,边部常存在浪形、折边、塔形等缺陷。其卷重较重、钢卷内径为760mm。将直发卷经切头、 切尾、切边及多道次的矫直、平整等精整线后,再切板或重卷,即成为:热轧钢板、平整热轧钢卷、纵切带等产品。热轧精整卷若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并涂油后即 成热轧酸洗板卷。(1)合理选材。对精密复杂模具应选择材质好的微变形模具钢(如空淬钢),对碳化物偏析严重的模具钢应进行合理锻造并进行调质热,对较大和无法锻造模具钢可进行固溶双细化热。
根据我国 统计,2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5.61亿美元,约合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266.6亿元。其内市场总需求为26.4亿元,总约为213.8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 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其在市场的前景看好,2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1.46亿美元,比24年增长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方管行业的市场环境距离当初规划设定之日已经相去甚远。在目前行业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多数钢企都在盈亏线上挣扎,无论是搬迁需要的巨额资金还是搬迁之后新钢厂短期难以盈利的现实情况都使得钢企不得不审慎衡量企业搬迁的代价,这一点首钢搬迁曹妃甸后盈利状况不佳的现状已经足以说明;更何况钢企搬迁还涉及到职工安置等其他诸多的复杂问题。这也导致了钢企在对于搬还是不搬的问题显得颇为犹豫。以济钢为例,济南市相关部门透露济钢将来必须搬迁,在不增加总量的规模的前提下推动济南钢铁产能向莱芜方面转移。但是济钢集团相关部门表示济钢搬迁并非易事,从草拟计划到搬迁完成需要500亿元左右的资金,而且在目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新钢厂几乎是一种奢望。所以济钢提出了“主业能生存,辅业快发展”的目标,意图钢铁主业通过提升优化炼钢工业和技术装备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共生。据济钢方面透露,方管在压缩产能的同时将投入20多亿元治污,方管争取打造“都市型钢厂”。
(2)模具结构设计要合理,厚薄不要太悬殊,形状要对称,对于变形较大模具要掌握变形规律,预留余量,对于大型、精密复杂模具可采用组合结构。
(3)精密复杂模具要进行预先热,消除机械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合理选择加热温度,控制加热速度,对于精密复杂模具可采取缓慢加热、预热和其他均衡加热的方法来减少模具热变形。
(5)在保证模具硬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预冷、分级冷却淬火或温淬火工艺。
(6)对精密复杂模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真空加热淬火和淬火后的深冷。
(7)对一些精密复杂的模具可采用预先热、时效热、调质氮化热来控制模具的精度。
(8)在修补模具砂眼、气孔、磨损等缺陷时,选用冷焊机等热影响小的修复设备以避免修补过程中变形的产生。
另外,正确的热工艺操作(如堵孔、绑孔、机械固定、适宜的加热方法、正确选择模具的冷却方向和在冷却介质中的运动方向等)和合理的回火热工艺也是减少精密复杂模具变形的有效措施。
利用氧化钼代替钼铁直接进行钢的合金化,在国外应用已经比较广泛,1974年美国在工业钢方面氧化钼与钼铁的消耗中氧化钼占73.3%,钼铁占25.2%,其它1.5%。日本用氧化钼直接投入电炉炼钢,氧化钼用量占83%,用钼铁占很小的比例。美国1984年氧化钼和钼铁产量比为6.3∶1。我国用氧化钼炼钢也在不断提升,现今已有大连钢厂、重庆特钢等主要大型特钢企业在广泛利用氧化钼直接炼钢。使用氧化钼炼钢与使用钼铁炼钢相比优越性明显。
计算的冷凝温度范围为8-12℃,对所有物质均循环条件为无过冷、无过热、无压降、绝热压缩,温升4℃。结果表明,和4的COP相对较高,上述成果主要是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热力学循环性能研究中得到的。国内方面,目前主要有四家研究单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交通大学和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对高温热泵进行了研究。清华大学申报了4/2b混合工质专利,给定高温水源热泵的冷凝温度为9℃。交通大学利用混合工质R22/1b将冷凝水从7℃加热到8℃,并针对压缩机频率和COP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最新资讯
最新新闻